在零信任中建構信任社會

我們過去對信任的依賴是風險分配的錯位,本文以資安的零信任作為靈感重新定義信任,並指出人們應該讓信任不再只是賭注,而是讓人能在透明機制下選擇的自由。
Josephine K.C. Tseng's Blog
Josephine K.C. Tseng's Blog
公民參與記事
我們過去對信任的依賴是風險分配的錯位,本文以資安的零信任作為靈感重新定義信任,並指出人們應該讓信任不再只是賭注,而是讓人能在透明機制下選擇的自由。
前言與脈絡 這篇文章寫於參與《青年政策白…
AI審議諮詢顧問結合生成式AI讓公民參與的新手在面對提案時門檻不會過高,又不會只是由工具產生了計畫卻不知「為什麼」。當然工具仍受到模型與資源的限制,有所不足,建議新手初步構思使用。
參考敏捷軟體開發宣言與十二項原則的格式與精神,寫了一個自己版本的公共參與宣言與原則
昨天出席EdYouth課綱觀察報告發佈會,我想…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青年好政Let's Talk系列是每年辦理的審議民主論壇活動,幾年前從政府主導更改為由青年組隊提案的形式,但並非所有團隊都有審議民主相關背景,因此由青年署媒合審議業師,協助團隊最佳化審議流程與操作。這是筆者記錄身為業師過程的雜記,簡要說明從與團隊合作前的籌備到活動後業師能做些什麼。
我作為青年好政Let's Talk活動第二階段的分組主持人之一以及第一階段團隊的審議業師,在過程中也有些觀察跟反思——不具系統性,嚴格來說不是典型的「觀察」,因此題目仍定調為「雜記」,盼能藉由記錄下所見與所感,提供未來其他想要採用線上審議的夥伴參考。請注意,二階主持每組的操作方式可以不同,我記錄的只是我自己操作的狀況。
2021 年的新年禮物,正是我與另 8 名青年公共參與者共同著作的《誰代表青年?九位青年公共參與者的法槌》一書。這篇文章來說明出書的動機以及「幕後花絮」。
身為第二屆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會的一員,在運作機制當中,其中一項就是巡迴座談--由主揪委員擇定一個議題,到實際場域參訪並邀請議題相關青年以及部會代表針對青年提出的問題與建議進行討論。因為這屆有很多委員關注地方創生相關的議題,加上2019年地方創生議題大熱,在幾次巡迴座談中,都有一些聽見青年、地方政府對地方創生的想法、需求以及執行的現況。本篇文章中,我試圖簡單地針對我在場域參訪與討論中看見、聽見的一些關於地方創生執行困境的共相,來聊聊為什麼政策不被買單。
在所有人都恐懼的暗夜裡唯有我們不害怕──…